何彼襛矣

何彼襛矣,唐棣之华?曷不肃雍?王姬之车。
何彼襛矣,华如桃李?平王之孙,齐侯之子。
其钓维何?维丝伊缗。齐侯之子,平王之孙。

【注释】

襛〔nóng〕:花木繁盛貌。
唐棣〔dì〕:又作棠棣、常棣,蔷薇科落叶小乔木,栽培供观赏。一说为郁李,蔷薇科樱属灌木,花朵桃红色,繁密如云。
曷〔hé〕:何。
肃雍:庄严肃静,雍容安和。
王姬:周王室为姬姓,周王之女称为王姬。一说为美女代称。
平王:周平王,东周第一任君主。一说“平”为“正”义,指周文王。一说非实指,乃赞美之辞。
齐侯: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,齐国称侯爵的国君的通称。一说非实指,乃赞美之辞。
维:语气助词,无实义,后同。
伊:语气助词,无实义。
缗〔mín〕:钓鱼线。一说丝绳,喻男女成婚。

【翻译】

是什么那么纷繁茂盛?原来是唐棣绽放的花朵。为何不能肃穆而安和?原来是王姬出嫁的车马。是什么那么纷繁茂盛?它的花朵就像桃花李花。那是平王的儿孙啊,还有齐侯的子嗣啊!钓鱼要用什么东西?要用丝绳作为鱼线。那是平王的儿孙啊,还有齐侯的子嗣啊!

【解读】

《何彼襛矣》一诗的主旨争议较少,古代学者多从《毛诗序》“美王姬”之说,认为此诗所写“虽则王姬,亦下嫁于诸侯。犹执妇道,以成肃雍之德也”。近现代学者大都认为本诗旨在讥刺王姬出嫁奢侈铺排之风,另有袁梅等人认为此诗为男女表达爱情之歌咏,诗中“王姬”“平王”“齐侯”诸词并非实指,仅是代称或溢美之词。

全诗三章,各章均为四句,第一章独立,后两章叠咏。前两章均浓墨重彩地以艳丽繁茂的唐棣花起兴,暗示了后文“王姬”的尊贵身份。“曷不肃雍”二句是从路人的角度,道出王姬车马队伍的规模浩大、喧嚣不息,进一步渲染了这次婚礼场面的豪华壮观。第二、三章中“平王之孙”“齐侯之子”虽然解释不一,但无疑点明了成婚双方的确是出身不凡、门当户对。第三章中还特别提到了以“丝”和“缗”钓鱼的意象,被认为是男女合婚的暗语,至此一场隆重奢华的贵族婚礼终于落下帷幕。

全诗各章中均出现了设问句式,数问数答,如吟如唱,具有非常鲜明的民俗色彩。诗人的视角从道路旁观望“王姬之车”,再到流水边垂钓之景,随着婚礼过程的变化而不断转移,正如陈继揆在《读诗臆补》中所说“通篇俱在诗人观望中着想”。然而也正是从诗人的这种“观望”中,我们才得以窥见上古时期王族婚礼的冰山一角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