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旄

孑孑干旄,在浚之郊。素丝纰之,良马四之。彼姝者子,何以畀之?
孑孑干旟,在浚之都。素丝组之,良马五之。彼姝者子,何以予之?
孑孑干旌,在浚之城。素丝祝之,良马六之。彼姝者子,何以告之?

【注释】

孑孑〔jié jié〕:独立突出貌。
干旄〔gān máo〕:一种以旄牛尾饰旗竿作为仪仗的旌旗。干,犹竿、杆,后同。
浚〔jùn〕:春秋时卫国邑名。
纰〔pí〕:在衣冠或旗帜上镶边。
四:指数目为四,后“五”用法同。
畀〔bì〕:给予。
旟〔yú〕:古代画着鸟隼的军旗。
都〔dū〕:古时地方的区域名,一说下邑、近城。
组:编织。
予:给予。
旌〔jīng〕:古代用牦牛尾或兼五彩羽毛饰竿头的旗子。
祝〔zhǔ〕:“属”的假借字,编连缝合。一说厚积之状。
告:告知,一说同“予”。

【翻译】

旄牛尾饰的旗帜高扬特立,车马就在浚邑的郊野。以白色丝线为旗镶边,以四匹马儿与之相随。那位美好贤善的人,该拿什么送给他呢?绘有鸟隼的旗帜高扬特立,车马就在浚邑的近城。以白色丝线编织旗上,以五匹马儿与之相随。那位美好贤善的人,该拿什么赠给他呢?五彩羽饰的旗帜高扬特立,车马就在浚邑的城区。以白色丝线缝合旗帜,以六匹马儿与之相随。那位美好贤善的人,该对他说些什么呢?

【解读】

《干旄》一诗的主旨,历来就莫衷一是,有学者考证有十数种说法之多。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三种:一种以《毛诗序》为代表,认为此诗是对“卫文公臣子多好善,贤者乐告以善道”的褒扬;一种以朱熹《诗集传》为代表,认为此诗所写乃“卫大夫乘此马,建此旌旄以见贤者”;第三种以近当代部分学者为代表,认为这是一首“男子恋女”的爱情诗。通过对诗中各种物象的考究,结合诗意来看,以朱熹“卫大夫访贤”说最为圆融。

全诗共有三章,每章六句,皆运用了叠章手法,各章除第五句保持不变,其他各句只变一字。各章均以旗帜起兴,而旗帜在古时多用于军阵战事,常以鸟隼等图案绘在旗上,以旄尾或雄雉尾羽等装饰旗杆,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。形容旗帜用了“孑孑”一词,渲染出一种隆重盛大的氛围;又用“郊”“都”“城”三字,指明车马仪仗由远及近、由城郊到城中的位移。然后细腻地描写用素丝缝制旗帜及良马相随之事,而且马匹数量逐步递增的厚重之礼,彰显出礼请者求贤的殷切之心。各章末二句以求贤者的角度来写,说对方是“姝”美贤善之人,而叩问自己拿什么来赠与他,又如何劝请他才能如愿以偿。三个疑问句,将求贤者犹疑不决的心理、踌躇不定的动作,和欲言又止的神色体现得淋漓尽致,也反衬出他求贤如渴而又真诚纯朴的品德。

本诗结构工整,意象鲜明,虚实结合,极具艺术张力。尤其对隆盛场面的描写便占去大半篇幅,而对人主观状态的刻画只有各章末二句,然而正是这寥寥数句,才是全诗的“点睛之笔”,透过它,我们看到了主人公真挚而又不安的内心,也触碰到了他真实而又纯粹的灵魂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  • 飞翔(402985036) 评论 干旄:彼姝者子,何以予之?唯有毛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