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方未明

东方未明,颠倒衣裳。颠之倒之,自公召之。
东方未晞,颠倒裳衣。倒之颠之,自公令之。
折柳樊圃,狂夫瞿瞿。不能辰夜,不夙则莫。

【注释】

公:公门,官署。
晞〔xī〕:通“昕”,破晓。
樊〔fán〕圃:有篱的园圃。樊,篱笆。
狂夫:狂妄无知之人,一说监工。
瞿瞿〔qú qú〕:志无所守、精神不安貌。
辰夜:犹晨夜。辰,通“晨”。
莫〔mù〕:古同“暮”,日暮,夜晚。

【翻译】

东方还未明亮,上衣下衣颠倒穿上。颠倒上衣和下衣,从公门传来召谕。东方还未破晓,下衣上衣颠倒穿上。颠倒下衣和上衣,从公门传来命令。折下柳条围成园篱,狂愚之人心志不安。不计早晨以及夜晚,不是清旦就是日暮。

【解读】

关于《东方未明》这首诗的主旨,古代学者大多赞同《毛诗序》的观点,认为是讽刺齐国朝廷节令失当之作,即所谓“朝廷兴居无节,号令不时,挈壶氏不能掌其职焉”。“挈壶氏”是执掌计时的小官,古说认为本诗正是通过描写“挈壶氏”难以胜任其职之事,来实现其讽刺的目的。近现代学者多根据“折柳樊圃”一句,判定此诗为反映劳动者怨愤劳役繁重之诗,然而此说将“不能辰夜”一句解释为“不分昼夜”,似有待商榷。此处暂取古说。

本诗共分三章,每章四句,前二章运用叠章手法。本诗纯用赋法,前二章起句皆以东方尚未破晓的时点,表明在清晨极早之时,主人公已经开始活动了。次二句在两章间意义相同,却颠倒顺序进行组合,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句式的重复,一方面也渲染出主人公仓皇匆促的状态,究竟是什么紧急之事才能使他连上下衣都穿错呢?紧接着便揭示了原因:是来自公门的“召令”。最后一章写了他的“折柳樊圃”的动作和“狂夫瞿瞿”的神态,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局促不安的情绪;末两句以极端笔法言其连“辰夜”也不能计度,“夙莫”也分不清楚,仿佛头脑中只有一片混沌,进一步折射出他强大的工作压力和高度紧绷的神经。

本诗中“颠倒衣裳”“不能辰夜”等细节描写可能不仅仅是铺陈直叙,还带有一定的夸张意味,这使本诗讽刺、怨怼的情感主题更加鲜明丰满。本诗每章前两句一韵,后两句一韵,韵脚都在末字,读来具有较强的韵律感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